痛风
痛风是怎么引起的?有哪些症状?
痛风是一种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,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,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、滑囊、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,该症与嘌呤代谢紊乱、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。
 
痛风是怎么引起的?
 
1. 饮酒:酒精饮料中含有嘌呤,会增加引起痛风的风险。其中啤酒和黄酒的嘌呤含量远远高于其他酒精饮料,相对于其他酒类有更高的致病风险。
 
2. 饮食习惯:高嘌呤食物会导致患痛风风险升高,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、海鲜鱼卵、浓汤肉汁等。近来还有研究指出高糖(如碳酸饮料及果糖)也会导致痛风。而维生素 C,咖啡和奶制品则可能对阻止痛风的发生有所帮助。
 
3. 肥胖:肥胖会导致尿酸浓度上升,诱发痛风。
 
4. 运动:运动可以促进尿酸排泄,但剧烈运动却会导致尿酸浓度上升,增加患痛风的风险。
 
5. 尿酸浓度:体内水分缺乏会导致尿酸浓度过高,增加患痛风的风险。
 
6. 精神因素:精神压力增大及疲劳过度都也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,造成尿酸的代谢异常,使尿酸浓度上升,诱发痛风。
 
7. 低温环境: 尿酸盐在温度低的环境中更容易析出为晶体,沉积在关节周围,引起关节炎发作。
 
痛风有哪些症状?
 
一、无症状期,这时候是没有症状的,也不疼,只是尿酸升高,如果去体检,马上就能发现。但是很多人都错过了这个时期。
 
二、接下来就是急性发作期了。
 
发作时间通常是下半夜。这时候症状比较明显了。脚踝关节或脚趾、手臂、手指等表现为红肿、疼痛。如果使用显微镜观察,会发现患处组织内有松针状尿酸盐沉淀。这就是疼痛的原因了。
 
三、痛风间歇期。
 
这个时期是指两次痛风发作静止期。通常是几个月至一年。这个时期主要是血尿酸浓度偏高,因为已经疼过了。所以在这个时期是不疼的。但是如果没有采用合理降尿酸的方法,疾病发作会越来越频繁,也会更痛,病程也会延长。
 
四、慢性期
 
这时候主要表现是出现痛风石。这时候痛风频繁发作,身体以前疼痛的部位出现痛风石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,增多。
 
开始出现慢性关节炎、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炎及并发症。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血管与肾脏,造成肾功能衰竭,随后进入肾脏病终末期-尿毒症,危及患者生命健康。